健康脉动

健康脉动

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202411月14日

心理健康 周连三运用温阳法经验

发布日期:2024-11-14 16:39    点击次数:170

河南名医周连三(1889—1969年),平生治学谨严,对仲景典著极为推崇,尤对黄元御学说研究颇深,故对温阳法的运用有独特阐发之处。其广用伤寒方于各科,喜用峻剂,每起沉疴,行医六十余年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今将余昔年侍诊所得介绍于下。

疔毒

历代方书多认为,疔毒病机为脏腑蕴热、火毒结聚,故治疗多以清热解毒为主。周连三遵《黄帝内经》“血气者,喜温而恶寒,寒则泣不能流,温则消而去之”之旨,认为“诸毒皆以外发,外发则吉,内陷则凶”。他生前强调辨证施治,尝谓:“吾非据方以对病矣,用温阳治疔必据其有阳虚之证,阳证疮疡多红肿高大,舌多黄燥,脉多数大等;其病则色晦暗,疔坚硬,伏于筋骨之间,舌多白或腻,口中多津,脉多浮缓或浮紧。走黄时脉浮乃正虚阳脱之象,故其病机属寒温郁结者居多。”他提出了“毒在血中蕴,温化邪自除”的治疗原则,多选用温经散寒、通阳破结、补营托毒、燥脾祛湿之剂。临床常选用炮附子、白芍、白术、茯苓、麻黄等中药。

张某,男,54岁。1962年6月21日诊治。因使用疫死牲畜之皮后,右手食指尖部起小疱疹,接着溃破,色呈黯黑,多痒少痛,周围扪之坚硬。继则患部剧痛,疮面流水无脓,脉搏弦紧。此疫毒侵入,阳虚水泛,不能发泄于外,治宜温阳发汗利湿。方用:茯苓30g,白术15g,白芍15g,麻黄15g,炮附子24g。服2剂后,汗出热退,疼痛减轻,伤口流出黯黄色毒水,继服上方去麻黄,加黄芪30g,疔出而愈。

脱疽

临床多表现为发凉,疼痛(入夜增剧),色呈灰黑,溃烂,脉搏消失等症。周连三主张以温肾疏肝、通阳复脉之法治之。常用白芍、白术、茯苓、炮附子、桂枝、党参(各)80g,干姜、甘草(各)15g,黄芪60g。本方治疗各种脱疸多能收效。病在上增桂枝;病在下加牛膝;湿重加苍术、薏米;气血瘀滞加桃仁、红花、水蛭、乳香、没药;有发热者去干姜,但附子不可去,否则无效。

徐某,男,57岁。1969年4月13日初诊。患者于1967年因严冬涉水而诱发左下肢发凉、麻木、跛行、疼痛,色变黯紫。于某三甲医院确诊为“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”。后在某医院作左侧下肢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,加服中西药物,均无效,经介绍前来住院治疗。其有40年吸烟史,每天在1包以上。目前,左下肢色呈潮红,抬高苍白,下垂黯紫,疼痛剧烈。左第二、四趾尖部干性坏死,其他足趾黯紫,趾甲干枯不长。肌肉萎缩,汗毛脱落,肌肤枯槁,腿不能伸直,左足背、胫后、腘动脉均消失,合并浅表性静脉炎,形体消瘦,面色青黑,腰背痛,小便清长,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迟细。证属阳虚正亏、脉络瘀阻,治宜温阳益气、通瘀活血。方用:炮附子、干姜、党参、黄芪、甘草、当归、白芍、川牛膝(各)80g,乳香、没药(各)9g,红花15g。服至20剂,疼痛消失,35剂时伤口愈合。共服116剂,皮肤温度恢复正常,可行走10里无跛行感,趾甲、汗毛开始生长,肌肉亦明显恢复,腘、胫后动脉搏动恢复,足背动脉仍无搏动。已能参加劳动。

肠痈

周连三尝谓:“肠痈是内痈,气血为毒邪壅塞不通所致,若气血畅流,痈无由生,而气血的运行依凭着阳气的鼓动,今阳郁湿盛,气血不能畅流是其主要病机之一。”据临床所见,初以发热、呕吐、腹痛为主,如疼病阵发,脚踡屈,时呈肢厥,舌多白腻,有津不渴,若转为慢性,则多呈寒湿之象。周连三提出了“热可清、寒可温、湿宜燥”的治疗原则,本病实验室抽查血象多高。周连三谓:“疾病的发展过程并非固定不变,今血象虽高而呈寒象,就应温阳散寒,仲景立温阳之法,热药治之确可收效。”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肠痈,辨其证有寒湿者屡见速效。若腹痛甚,加白芍80g,大剂频服。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张某,男,23岁,1965年10月20日初诊。腹痛一天,发热呕吐,继则腹痛转入右下腹,经西医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。先后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,疼痛持续不解,且发热呕吐。患者不愿手术而求治于周连三,证见面色青黄,神色困惫,右少腹持续疼痛,阵发性加剧,有明显压痛、反跳痛及肌紧张,包块如掌大。畏寒发热,剧痛时四肢冰冷,舌黄有津,脉清数。体温38.7℃,血白细胞总数20000/mm3。此属寒湿郁结化热,治宜温阳祛湿清热。方用:薏苡仁90g,炮附子30g(先煎),败酱草30g。嘱其浓煎频服。剂后疼痛大减,呕吐止,体温正常,血白细胞总数下降为13000/mm3。续服上方6剂,血白细胞总数10000/mm3,仅右小腹下包块不消,再服上方20余剂,包块消失而愈。

站群论坛

癫狂

癫狂多属实热之证,治疗多从涤痰泄热、解郁散结、镇心安神入手。周连三尝谓“癫狂之疾,属热证者有之,属寒者亦为常见”。缘于脾气不升,运化失调,痰浊内生,痰气上逆,蒙蔽清窍,正阳不足,运化无权,以致浊阴填塞于上,亦能发病。故每见沉默痴呆、语无伦次、时悲时喜,四肢厥冷、六脉沉微、汗出遗尿等阳虚之证,治疗即当温肾培土,助阳扶正。周连三常用茯苓、龙骨、牡蛎(各)30g,附子、党参、干姜(各)15g,甘草9g为基本方。痰盛者以瓜蒂散先吐之,再以上方加陈皮、半夏治之;语无伦次、时悲时喜者加代赭石、磁石潜阳安神;气短声微加黄芪;汗出不止加白芍,最后用金匮肾气丸以善后。

唐某,女,43岁。1964年2月15日初诊。原患痫证。1961年元月因其子失踪,出现神情异常等精神症状,诊治无效,求诊于周连三。患者面色青黄,四肢厥逆,汗出短气,倦怠无力,语无伦次,心悸易惊,沉默痴呆,时悲时喜,遗尿常湿衣裤,舌白多津,脉沉微无力。此属阳衰正弱,心神失养。治宜温阳扶正,镇惊敛神。方用茯苓、牡蛎(各)30g,红参、干姜(各)9g,甘草12g,白术、桂枝、龙骨、炮附子(各)15g。3剂后手足转温,原方加黄芪、白芍各30g。继服14剂,诸证悉减,但仍遗尿。原方增附子为30g,服4剂而愈。

心脏三病

中医无冠心病、风心病、肺心病之病名,周连三据证凭脉,认为此三病都具“实不受攻,虚不受补”之共同点,强调“有阳则生,无阳则死”。其尝谓:“心脏三病到后期的共同病机以心、肺、脾、肾阳气不足、命门火衰为本,邪气有余为标,形成本虚标实之疾。温阳祛邪,方可收功。”对于冠心病常用通阳化浊法,多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;风心病多用温阳化饮、补虚散寒法,多用木防己汤加减;肺心病用宣上运中、导水下行、前后分消法,多用己椒苈黄丸治之,且常于三方中加入附子温肾助阳。如出现四肢厥冷,大汗淋漓,面白唇淡,呼吸微弱,声音低微,舌淡苔白,脉微欲绝之危证,必回阳救逆,以挽命于顷刻。常用茯苓30g,附子15g,干姜12g,党参15g,炙甘草12g,桂枝30g。桂枝为通心阳之佳品,附子为温肾阳之主药,两药合用,一温一通,每能收效。心悸者重用桂枝、茯苓、炙甘草;脉迟酌加麻黄、细辛;脉细数者重用参、附,酌加五味子、麦冬;脉结或代者重用炙甘草。

365站群VIP

宁某,女,60岁,于1968年12月15日诊治。有哮喘、咳嗽病史已20余年,冬重夏轻,遇寒即发。经诊断为支气管扩张、肺气肿、肺结核,多用抗结核、抗感染药物治疗,时轻时重,缠绵不愈。近2年来并发心悸、气喘、浮肿等症,严重时四肢厥冷,伴发紫绀,小便不利,脉搏120次/分钟。西医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,经用强心利尿和抗感染药物治疗无效,吾以心阴不足论治,投生脉散加滋阴等品,反致病情加重,乃请教于周师。师谓:“此非心阴不足。乃中阳不运,水湿不化也,今用滋阴,水气凌心,水寒射肺,则喘咳更甚,浮肿更剧。治宜宣上运中、导水下行、前后分消,兼以温阳。”遂处以己椒苈黄丸方加附子,服后咳喘诚轻,浮肿消退,余症均有好转。入冬后因咳喘又作,胸闷、气急,喘促加剧,吾处以己椒苈黄丸方治之,但服药后病情益甚。面色苍白,全身浮肿,喘咳倚息,胸闷心悸,四肢厥冷,冷汗出,烦躁不安,小便清长,大便溏薄,伴发紫绀。咳吐血痰,舌淡苔白,脉沉细数,脉搏124次/分。师告之:“证不同则病机亦异,此证真阳不足,岂可滥用攻伐,治宜回阳救逆,必用四逆之辈方可挽命于垂危。遂处:茯苓、炮附子、干姜(各)30g,炙甘草、桂枝(各)15g,高丽参12g。嘱其大剂浓煎频服。服药1剂,汗止阳回,四肢转温,咳喘减轻。继调治而获临床痊愈,能参加轻微劳动。(国医大师、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  唐祖宣)

(注: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)

来源:中国中医药网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TOP

Powered by 健康脉动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