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好方
原创 经方弘医 吴医生经方学习笔记 2025年04月01日 06:30
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的长期反复炎症,多由胆结石反复刺激胆囊壁引起,导致胆囊壁增厚 、纤维化,甚至功能丧失。它是常见的胆道疾病,尤其好发于中年女性。 为什么胆囊会“发炎”?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: 1. 胆结石:约90%患者合并胆囊结石,结石摩擦胆囊壁引发炎症。 2. 胆囊排空障碍:胆汁淤积或胆囊收缩不良,易滋生细菌。 3. 感染:肠道细菌逆行感染(如大肠杆菌)。 4. 其他因素:肥胖、高脂饮食、糖尿病、女性激素变化(如多次妊娠)。
中医没有慢性胆囊炎 的病名,主要属于中医 “胆胀”“胁痛” 的范畴。常见症状有:胁下胀痛、口干苦、善太息等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365建站慢性胆囊炎的核心病机为 “肝胆疏泄失常,脾胃升降失衡”,肝气郁结,胆腑不通,胆汁淤积,可致湿浊内生、郁而化热,日久成石;胆病及胃,可出现木不舒土或木旺乘土的情况,影响脾胃受纳腐熟和运化功能。
治疗原则 :以 “疏肝理气、调理脾胃” 为主,根据患者具体证候,佐以化湿清热 、助脾健运之法。
消化复宁汤(国医大师徐经世)
组成:竹茹 9g,苍术12g,柴胡 9g,黄芩 6 g,枳壳 12g,郁金 12g,延胡索 12g,白芍 30g,山楂 15g,蒲公英 15g,车前草 15g,谷芽、麦芽各 15g。
方析 :胆囊炎主要是胆腑的炎症,与肝气不舒有关,故以:柴胡柴黄芩药对入肝经和解少阳 ;郁金、延胡索、白芍与枳壳疏利肝胆、理气止痛;竹茹、车前草与黄芩清热祛湿,引热下行;苍术健脾燥湿;山楂配谷、麦芽化食消积。全方兼顾宽中理气、调和肝胆、健脾和胃、平衡升降、斡旋气机等多种作用。
随症加减 : 如湿浊难化者,去白芍、黄芩,加厚朴花、绿梅花、建曲; 湿热内阻、大便秘结者,去白芍、山楂,加大黄、蒲公英; 肝气犯胃者,去车前草、黄芩、山楂,加法半夏、代赭石、乌贼骨; 胆汁反流者,去柴胡、黄芩、山楂,加葛根、代赭石、黄连; 黄疸者,加茵陈; 结石者,加沉香、玄明粉;阴虚者,重用石斛。
案例:初诊 :36 岁女性,反复右胁隐痛 2 年余,伴有胸闷不舒、口干苦、呕逆泛酸、纳谷不振、大便时干时稀、小溲黄。诊断为 “胁痛”,病机为肝气郁结,胆腑不利,胃失和降。处方:消化复宁汤加减,包括姜竹茹、柴胡梗、姜半夏、绿梅花、橘络、石斛、延胡索、代赭石、郁金、炒黄芩、车前草、谷芽,10 剂,水煎服。 二诊 :药后右胁隐痛减轻,但仍胸闷不舒、心情烦躁,舌红,苔腻微黄,脉弦稍细。在初诊方基础上加厚朴花、合欢皮、远志,共煎 7 剂,水煎服。 三诊 :诸症较前缓解,但仍有呕逆泛酸、纳谷不振、便溏,舌红,苔腻微黄,脉细弦。在二诊方基础上加陈皮、茯苓,谷芽用量增至 30g,共煎 7 剂,水煎服。 四诊 :诸症大为好转,右胁隐痛、胸闷不舒、口干苦症状痊愈,大便质软易解,日行一次,余未见明显不适,舌淡苔薄,脉细。守前方治疗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