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自:人民日报
人民日报中央厨房-大江东工作室姜泓冰
“上海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这五年”系列观察⑭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也是社区医院;有“划片签约”帮助居民开展健康管理的家庭医生团队,也有既看全科又看专病的医疗资源布局——近年来,上海在人民城市建设中着力构建分级诊疗体系,让更多常见病、多发病、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获得就近、方便、满意的治疗。
看病,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。三甲医院的医疗实力雄厚,“家门口”社区医院的服务贴心,两者的贯通融合,让老百姓的就医获得感不断提升。
社区卫生中心,汇集多种资源
“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康复基地”“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远程医疗协作单位”“慢性肾脏病筛查与管理基地”“结核病预防性治疗门诊”“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医疗集团皮肤科专科联盟合作单位”……在万源路2439号,闵行区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外墙上挂了20多块这样的授牌。
走进一楼大厅,除了中心全科医生和中医科等专科医生的简介,还有一长溜对专家门诊、名医工作室的介绍:华山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侯剑刚、闵行医院儿科主任姚泽忠、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团队、新华医院吴敏名中医工作室团队……电子显示屏上,滚动播放着更多专家、专病门诊以及义诊咨询、科普讲座等诊疗安排。
“居民通过‘闵行捷医’小程序也能看到专家到社区坐诊的时间,预约参加活动。”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钟华打开手机说,“这是10月的专家专病专科门诊一览表,有需求的居民,提前就能锁定专家门诊时间。”
“这些专家门诊在大医院也很难挂到号,反倒是在社区就能预约上,挂号费还便宜,报销比例也高。社区医院真是越来越好了!”来配药的居民吴阿婆说。
来到二楼的“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康复基地”,一间宽敞而安静的运动治疗室内,4个孩子正在治疗师和家长帮助下利用器械设备做着各自不同的练习。最小的孩子才2岁,因为早产、低体重,一直喂养困难,发育落后。“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。大医院病人多环境杂,在这里挂号、付费、治疗不需要排队,很方便。”孩子的母亲李女士说,经过半年治疗,孩子吃得下饭了,睡觉也变得踏实,身体有了很大改善。
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师为儿童做康复治疗。
畅通下沉上转,诊疗同质高效
李女士不是闵行区居民,吸引她每周两次带孩子坐近两个小时公交赶来的,是这里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、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同质化的康复训练,以及来自新华医院的中医儿科门诊治疗——这两家医院,可都是上海儿科医疗的“天花板”。
不到现场,很难想到一个设在社区的儿童康复服务基地,就有10多名治疗师,分出了运动治疗、作业治疗、言语治疗、感觉统合治疗、物理因子治疗、中医治疗等多个功能区,能开展10多项康复项目。来自复旦儿科、闵行医院的康复科专家定时下沉坐诊,让患者得到同质化、连续性、优质的康复治疗。
与康复基地一样占了半个楼面的中医科,同样“藏龙卧虎”。由新华医院吴敏医生领衔的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团队,每周二下午在此开设门诊,吴敏医生本人也每月一次前来坐诊。奔着康复基地而来的李女士知晓后,又让孩子同时接受中药调理肠胃和中医推拿整脊等康复治疗。“三管齐下”,孩子的健康进步让年轻的妈妈有了活泼笑容。她说,因为社区医保报销比例高,还有优惠政策,每次孩子康复治疗费用中个人承担部分,不过五六十元。
“除了这里,我们还在宝山区友谊街道、普陀区石泉街道开设了门诊,让患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跟大医院同质化的医疗,很受家长欢迎。”吴敏名中医工作室负责人、新华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马碧涛说,下沉基层社区,推广中医适宜技术,是上海市对名中医工作室的要求。这样做,既让老百姓受了益,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甲医院儿科人满为患、医生高负荷工作的现象。
365建站上海市名中医吴敏一边接诊病人、一边带教社区医生。
“邀请哪些大医院的专家来坐诊?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依据是本地居民的就医需求。”钟华介绍说,家庭医生团队在居民健康管理和全科诊疗过程中获得的患者意见,闵行区医疗平台积累的居民就诊数据等,都为承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、规划中心学科发展提供了帮助,让决策变得更科学、更精准。
除了“请进来”,还有“转出去”。对于需要转诊的患者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可以通过“专家号源下沉市级平台”,提前5天预约到36家市级医院、116家区属医院开诊的专家号,加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,帮助签约居民顺畅找到合适的专家就诊。
打造服务体系,居民更有依靠
裴力娇是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的主治医生。每周二下午,她在吴敏名医工作室的门诊跟诊,听专家见缝插针地讲解诊病思路,回家后还忙着记录整理医案、分析典型病例。
她是中医专业硕士,来上海就业5年,一直在跟着专家学习,或到上级医院培训,并在专家团队指导下从事科研,今年的研究课题还入选了市级项目。“上海的社区医院也很‘卷’的。”这样说的裴医生其实很开心,“因为感觉到自己一直在进步。”
目前,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4名医生在吴敏名中医工作室长期跟诊学习。马碧涛说,带教年轻医生,传承团队的特色徐氏儿科中医传统,促进社区医院临床诊疗和科研水平提升,是工作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共同目标。
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生汪军在社区为幼儿做早期评估。
“夯实社区医务人员能力1个关键、推进10项全覆盖赋能举措、推动X项差异化特色服务”,锚定这个目标,闵行区不断提升社区的卫生服务能力。
闵行区卫健委主任杭文权说,赋能社区10项同质化发展“全覆盖”举措,包括在资源衔接方面,全覆盖冠名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全覆盖参与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;在服务供给方面,全覆盖配置社区CT检查设备、全覆盖开展社区“晚门诊”服务;在学科建设方面,全覆盖建成社区儿科标准化诊室、全覆盖建设标准化专科专病门诊、全覆盖建成上海市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、全覆盖建成闵行区社区口腔防治中心、全覆盖完成社区护理中心建设、全覆盖建成名中医工作室或工作站。“全区的社区医疗正在实现同质化,同时各有特色服务。”杭文权说。
“顶天、立地、强腰”,上海持续打造满足群众不同需求的卫生服务体系。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付晨说,全市27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纳入55个医联体,发挥牵头的二三级医院对社区医疗技术、资源与管理的支撑作用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“四大功能”不断强化:提升常见病、多发病的鉴别诊断、诊疗和转诊能力,吸引居民就近看病;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;依托家庭医生与居民长期的服务关系,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;加强功能评定、康复治疗和护理等服务供给,让居民在“家门口”获得多种形式康复护理服务。
处在闵行与徐汇、长宁三个区相邻地带的虹桥镇,周围的大医院、知名专科医院不少,但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接诊人数,每年都以超过10%的速度在增长。“靠的就是居民的感受度和口碑。”钟华说,“让看病更便捷可靠,让患者更满意放心,就是人民城市的一个本色。”
(本文图片由闵行区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