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脉动

健康脉动

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202504月14日

运动损伤 用电子血压计测血压,数据次次都不同?若忽略了6点,相当于白测

发布日期:2025-04-14 05:34    点击次数:199

用电子血压计在家自测血压时,明明坐得端端正正,袖带也绑对了,怎么每次测出来的数值都不一样?有时候高压飙到150,有时候又掉回120,这到底该信哪一个?

问题往往不出在仪器上,而是忽略了6个关键细节。

这6点如果没做到,哪怕每天测十次,也可能是白忙活。

365站群VIP站群论坛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图片

1.测前10分钟的状态,非常关键

很多人拿起血压计就直接测了,前一分钟还在楼下遛狗、上楼喘着气,或者刚刚吵完架、刷完短视频情绪起伏大。这些都会让血压短时间内偏高。

测血压前至少要安静坐10分钟,别说话、不玩手机、不喝茶、不抽烟。环境要安静、温度适宜,情绪也要平稳。这样测出来的血压数值,才更接近你真实的静息状态。

有人早上起床一边吃早饭一边测血压,这种做法就等于白测了。食物进入胃里后,血液重新分布,血压会有波动。测前那10分钟,真的非常重要。

图片

2.袖带位置不对,数字差一截

别小看这个袖带,绑错地方或者松紧不对,误差能达到20mmHg以上。

袖带的下缘,应该距离肘窝约2-3厘米,绑在上臂中段,气囊要正对肱动脉(就是手臂内侧那条大血管)。松紧度刚好能塞进两根手指,太松会漏气,太紧会影响血液流动。

另外要注意手臂要放平,最好平放在桌子上,和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线。手臂垂着、举着、悬空测血压,数据一定漂移。

图片

3.姿势不对,全盘皆错

测血压的姿势,不能靠猜。有人坐在沙发上窝着测,有人跷二郎腿测,有人干脆躺床上测。姿势不对,数据也不靠谱。

标准姿势是:坐在靠背椅上,脚踩实地,不交叉,背靠椅背,手臂放在水平桌面上。这个姿势看似简单,却很容易被忽略。尤其是脚没踩地,或者翘腿时,血压会被动升高。

更别说有人边看手机边测血压,一边手臂在测,一边眼睛还在盯着屏幕,交感神经兴奋,血压自然往上串。

图片

4.测一次就下结论?得测三次取平均值

一次测量的数据,不能说明问题。血压天然有波动,正常人在一分钟之内,血压都可能上下跳动。

最稳妥的做法,是每次间隔1分钟测三次,取平均值。如果三次相差太大,比如第一次140、第二次120、第三次130,那就说明环境或状态还不够稳定,建议再休息几分钟重新测。

而且最好固定在每天同一时间测量,比如早上起床后、晚上睡前,这样更方便长期观察变化趋势。

图片

5.没记下来,忘了测,等于白测

很多人测完血压,看了一眼数值就完事了,下一次测时完全忘了上次的结果,没法比较变化,也就失去了自测的意义。

建议准备一个专门的小本子,或者用手机里的健康App记录每次的测量时间、数值和测量状态。比如“早上7点,测前喝了咖啡”、“晚上8点,刚运动完”……这些备注能帮医生更准确判断你的血压波动。

尤其是高血压正在用药的人群,记录血压变化更是关键。有时候药效不稳定、剂量不合适,这些都能从血压曲线中看出端倪。

图片

图片

6.忽略症状,不看趋势,只盯某一次结果

血压并不是孤立的数字,它反映的是血管和心脏工作的状态。光看一次的高或低,并不能说明你就是高血压或者低血压。

有些人一看到高压超过140就慌了,赶紧吃降压药,但其实他那天只是睡眠不足、喝了咖啡或者压力大。还有些人平时血压偏高,但没有任何不适,就以为没事。

图片

血压异常,往往还伴随着一些细节表现:比如早上起床头晕、容易心慌、晚上睡觉胸闷、走两步就喘、记忆力变差、眼前发黑……这些症状如果经常出现,再结合血压曲线变化,就比单看某个数字更有意义。

别光盯着仪器上的那两个数字,更要关注身体的信号,关注长期趋势。

图片

电子血压计已经是现代家庭中非常普及的健康工具,但真正能用好它的人却并不多。测血压看似简单,其实每一个细节都藏着科学。忽略了这6个关键点,测得再多也可能误判身体状况。

正确的使用方式,能帮助我们早期发现高血压,还能为医生提供重要的治疗参考。尤其是中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,更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测量。

图片

别让仪器成了摆设,也别让测量成了形式。掌握对的方法,才是对健康的真正负责。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如有身体不适,请咨询专业医生;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,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,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。

参考文献:

国家心血管病中心.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(2023年版)》.人民卫生出版社,2023年.

王继光,等.《家庭自测血压的标准操作与临床应用共识》.中华高血压杂志,2022,30(2):97-105.

世界卫生组织(WHO).《高血压的管理指南》,2021年修订版.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TOP

Powered by 健康脉动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13-2024